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9 题号:590049
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材料二   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


(2)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在当时雅典哪些人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

材料三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3)材料三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如何?
(4)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部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该政体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018-12-06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的特点?

材料二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组图片。

形式内容
第一组疆域图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A朝C制(图1某朝局部疆域)。
第二组示意图汉代三公九卿制;B朝D制(图2);清朝军机处。


(2)材料二中A、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C、D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请任选其中一个,概括指出其积极作用。

材料三   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维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后子孙做皇帝,也不许再立丞相。


(3)根据材料三,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明成祖朱棣为加强皇权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出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两对基本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
2020-03-12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明朝内阁制度萌芽于洪武,继承于建文,发展到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任命解缙等七位儒臣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的灭亡。内阁有辅政职责和备顾问的秘书功能,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协助六部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运行。但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虽然“内阁权日重”,但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更多地表现的是无序性、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性。

——摘编自王广军《试析明朝内阁制的政治效能》等

材料三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漂荡,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完成。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材料四   罗马法从它最初颁布十二铜表法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区分了私法和公法。……德国当代民法学家梅迪库斯说;“私法一般奉行决定自由,不必说明理由,与之相反,公法中的决定则受到约束。”这可能才是公法与私法最重要的差异所在。……换句话简单说,就是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材料五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并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实质。
(3)根据材料三,判断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一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四,说明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这一特点的意义?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022-02-26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