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590836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刘铭传)任职之时……移台南之政厅于台北,以为省会。划一民地番界,招抚内山之番人开垦荒地。设学校,以致番童。尝抱“德以怀之,威以畏之”之义临番人。此外如军备之整顿,交通之扩张,农工商业之奖励,调查土地,改良地租,无不次第举行,是为台湾进化时代。

——摘编自袁克吾《台湾》

材料二我认为,任何历史人物在后世看来均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而当论及某些人物突出的历史贡献和功业时,可以不必不论前提、不分场合,人人均加上一个不足的尾巴。……对历史人物虽然要作全面的历史的评价,但应从大节着眼以论功过。如刘铭传曾有镇压太平军、捻军的罪过,但他也有抗法保台、开发台湾的重大民族功绩。我们固然可以全面论述刘铭传的功过,但当论其开发台湾时,似乎不必在整个论述后面,“但书”其另一面。

——摘编自来新夏《刘铭传与台湾开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刘铭传为开发建设台湾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以材料一、二对刘铭传的评价说明这一原则。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2019-01-30更新 | 2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明清时期,农耕文明高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殖民主义的作用,马克思说过:“……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村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鸦片战争后它的命运出现了怎样的改变?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状况,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观点。
2016-12-13更新 | 2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努力发展经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

——摘编自周涛《清代蔗糖业地理初探》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

——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贸易状况变化的几个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2019-02-14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