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辛亥革命的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5914923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一场革命之后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这场革命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土地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频繁出现。这表明(  )
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2019-08-12更新 | 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2020-02-25更新 | 3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有学者认为:“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否定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意义B.强调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肯定了妥协带来的社会进步D.印证了改良道路的必要性
2020-07-21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