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5917364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悬挂着一尊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日本臣民待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在16世纪后,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交往,作出了贡献。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来源于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后欧洲文明的走向。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请以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分析材料二中西方列强如何向中华文明施加压力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洲崛起的因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018-03-01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来中英关两国所订立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惟缔约各国对于上述及有关系之事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

——《整理中英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28年7月25日)

材料二   (甲)放弃关于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乙)放弃关于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特别法院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丁)放弃关于其军舰驶入中华民国领水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

(己)现有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设置的英国一切法院,予以停闭。

(庚)放弃其船舶在中华民国领水内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注:同日签订的《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除个别条款外大体内容与中英条约一致。)

——《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943年1月11日)

材料三   1946年的中美商约在文字上从头到尾并没有不平等之处,双方所赋予对方的权益基本上是相等的。……《大公报》社论质问道,以英国那样老资格的工商业国家,在今天都不敢与美国完全贸易自由,中国又怎么能这样做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收回的权益在历史上最初是由哪次战争后的哪一条约中丧失的?根据材料指出该权益在当时无法真正收回的理由。
(2)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在怎样的重大国际背景下签署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条约是否意味英国已经结束了在华殖民权益?举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签订该条约的主要原因。
2019-12-03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该条款的表述是否同材料一致?说明理由?
(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
(3)材料三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2020-12-29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