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5 题号:594810
社会转型
材料一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 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的中国在地方上受宗族支配。地方宗族的乡绅管理着各种公共事务,如修桥梁,设津渡,建围墙和寺庙,筹措学校和书院的费用,发起和印刷地方志,参与地方的祭祀和祭孔活动。在当地受灾时,他们也会组织对流民、老人和贫民的救济;当发生骚乱时,他们可以在皇帝的认可下资助、招募甚至统率民团。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乡绅利用他们在民众中的声望和与政界的关系,还利用他们对儒家行动准则和地方行政的知识,既提供钱财.又发挥个人领导作用,构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统治的基础。……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地方乡绅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工作。在理论上,他需具备“亲”民的优秀品质,必须与地方乡绅保持密切的接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民国初年,政府与乡绅“互利而互相合作”的局面被突破,政府在乡村基层的机构建制日渐完善。由于国家力量渗透乡村社区,乡绅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实质性影响,受到了社区公共机构的排挤。地方自治将不再依靠门第和财力,而要依靠才能。然而,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或是支持不得人心的国家政权建设,破坏地方社区自身的权力结构;或是尽力维持地方的社区团结和传统的自治性权力结构,与对乡村提出变本加厉的资源要求的国家作对。这种二难选择迫使他们最终退出承担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介性角色,对主流政治采取规避的态度,使地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与国家政权建设两个过程都难以为继。

—摘编自郑自俭、李丽《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基层社会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018-09-2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我们说中国古代的君主集权制是一种有限民主制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在当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来理解自由、民主及专制的问题。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抑或是在文化上,当我们将其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相比时,都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很大民主成分。

正是中国大一统制度所具有的这种巨大包容能力,使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获得了比中世纪欧洲宽松得多的环境条件,从而使中国古代人民享有很多欧洲中世纪人民所不敢想象的自由和民主。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现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既不是欧美式的宪政,“也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同时,他认为,“目前准备实行的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1940220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不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尽管二者都实行民主集中制。苏维埃政权是苏联模式的简单照搬,党组织的意志直接面对国家行政机关,并起支配作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作为民意机关的参议会,参议会由民选及政府聘请的参议员组成。参议会比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人员构成上要广泛得多,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救国会员、无党派人士,甚至还有居住在边区的国际友人。

——摘编自唐江丽《毛泽东关于“宪政”到底说了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欧洲相比中国古代“有限民主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方案的依据,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2-17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材料二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2018-08-15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