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短暂的春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9 题号:5952855
近代中国某些城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由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则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指挥中心,重庆也由此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何一民主编《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使重庆成为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城市的国际、国内背景。
【知识点】 短暂的春天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摘要

北京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12年11月)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30年11月)
口参酌中外工商习惯,速订商律,公司律。
口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
口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
口征求工商意见,厘订工商法规。
口斟酌工商现状,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口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

——摘编自徐建生《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与经济政策》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并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及特点。

据材料三归纳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的相似之处。

2017-05-24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18951899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851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古代手工业相比,生产方式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迅速发展的历史原因。
2018-05-01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关”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1   进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925192819311936
牲畜
0.1***0.1**
饮料和食物总数
18.122.511.523.322.522.611
未制成3.671.17.16.110.84.8
已制成14.515.510.416.216.411.86.2

原料

5.37.79.315.413.921.713.4
半制成品
26.726.230.721.820.119.722.3
制成品
40.440.54738.141.934.444.2
其他**
9.43.11.51.41.51.69.1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不足0.05%,**1917年前主要是鸦片,其后主要是军火。

资料   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2   出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025192819311936
牲畜
1.701.1010.50.40.7*
饮料和食物总数
17.4016.9020.613.915.71524.7
未制成4.102.408.94.55.14.3**
已制成13.3014.5011.79.410.610.7**
原料
29.1024.7023.931.335.437.735.8
半制成品
38.7043.2037.538.934.832.523.2
制成品
12.2011.0014.613.813.313.616.3
其他
0.903.102.41.60.40.50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已经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分列。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摘编自董智永《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2-12-11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