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察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1 题号:595426
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军功制
C.上品无寒门,下门无世族—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世袭制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西汉中后期起,生活在村落的致仕(退休)、黜免官员数量剧增;士子种类多样、既有从太学学成返乡的饱学之士,亦有如大学者郑玄之父、祖父等已负盛名的学问家,他们均在乡间不农。这一现象
A.标志文化重心的下移B.表明书院制度的完善
C.源自选官制度的改变D.推动识字比率的提高
2024-01-31更新 | 1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以下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中央官吏是通过分科考试办法选拔的
B.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
C.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
D.科举制度形成于隋炀帝时期,其开始设立进士科
2018-01-26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东汉各郡国所察举的“孝廉”有一部分出自供职于郡县的属吏,而绝大多数的郡县属吏是由郡守自行辟除(注:汉代任用属官的制度),都守辟除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的“大姓子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基本操纵了察举制B.地方官选官权力的扩大
C.察举制选拔标准是德才兼备D.察举制不能选拔出人才
2020-02-12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