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5966381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分道扬镳

材料二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在几个世纪的分裂中,尽管大部分精英在信仰上致力于佛教或道教的修行,但许多士族仍通过儒家经典来教育后代。唐朝政府自建立以来就采取措施确保儒家经典文本和阐释的正确性。但唐代中后期柳宗元、韩愈等声称不需要官方颁布的《五经正义》,凭借他们与生俱来的圣人本性就可以直接理解孔子的原意,这些理论成了宋代新儒学的根基。

——据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卜正民《哈佛中国史·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等

材料二   1899~1903年,梁启超两次造访美国,目的是“暂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并于1904年发表《新大陆游记》,认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1918~1920年,梁启超赴英、法、德、意等国游历,回国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大声疾呼:“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引者)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据冯天瑜《梁启超中国文化观180度转变的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后起儒家”和“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并简析秦汉以来至唐宋时期儒学发展进程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04-23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五: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是谁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四中出现与材料三中截然不同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7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2023-10-27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