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11 题号:59684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
【知识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申,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来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明来清初传统民本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黄宗羲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极,寄天下之人,王船山的孤秦陋宋等论断,都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王子坤、扬兴昌:《中国传统根本思想的历史缺陷与现代超越》

材料三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述,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圆,君氏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四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新内涵。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古代民本思想有没有发展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说明理由。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020-03-13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礼服兴,傲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然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跨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提及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几个口号指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

2018-01-05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 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孙中山手书                  图二               图三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
(1)图一是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前提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011-02-15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