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3 题号:5978437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政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列出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各一项,并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某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某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捕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2)材料二中的“某国”指的是哪一国?“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三: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为处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美国宪法规定了怎样的制度?并概括其特点。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六十多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4)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储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据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

材料五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简析郡县制有何深远影响?
(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2018-10-15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处理庶政……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最后请皇帝裁决。其意在分配任务,方便皇帝集中管理,又能杜绝相权过分膨胀,限制其权力,可谓一举两得。

——摘自罗倩《浅析秦朝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材料二唐代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三省的划分又使宰相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不至于产生一权独大的现象;宰相官阶的降低使得宰相权力削弱。因而可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既能够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摘自《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政治上实行的“帝国体制”的主要构成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代的宰相制度是如何实现“君逸臣劳”的。

2018-04-22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隋统一全国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举措?如何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2020-04-30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