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6 题号:598158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这说明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A.“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是否继承儒学正统以治理国家
C.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D.是否从人的主观世界去寻求“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B.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C.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D.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2019-11-19更新 | 1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
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B.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
C.“理”是万物的本源
D.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2018-04-19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南宋时期,朱熹积极兴建书院,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为忠为孝也”。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开篇就提到《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     
A.书院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B.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
C.商品经济推动书院的兴盛D.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
2022-08-11更新 | 4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