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5982873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根据地
C.陕甘宁根据地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020-05-01更新 | 1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2021-11-05更新 | 1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关于十四年抗战中的某次战役,埃德加·斯诺评论说这次战役“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永久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最终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与他的‘最凶恶的头号敌人'妥协,共同抗日。"符合以上评论的是
A.淞沪会战B.长沙会战C.武汉会战D.淞沪抗战
2021-07-29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