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9 题号:59929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责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顺治元年(1644年),睿亲王多尔衮率军十万大举南下攻明。洪承畴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他的献策为清朝灭明,迅速统一中国立下了殊勋。

康熙初年,清廷多次称颂洪承畴“劳绩素著”。乾隆时,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并传谕把洪承畴同其他明朝降将一起列入《贰臣传》。

——摘编自徐永斌《浅析清廷对洪承畴的评价变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承畴向多尔衮献策的主要内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对洪承畴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8-02-20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热衷于西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a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较之明末,西方科学在清初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时西学的传播往往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康熙帝替代了士大夫阶层,成为推广西学的主要领导者。但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使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和创造大量物质财富、获得更大利润。然而正因如此,诸多的评判和标签加在了康熙帝身上,使得他或被认为是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认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

——摘编自刘溪《西方科学与康熙帝圣王形象的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并解释材料中“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为何“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0-08-14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数,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凭台湾,匪特赋祝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道之窟,遗害巨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

材料二   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2)据材料二,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2019-05-18更新 | 3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