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2 题号:600036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他是传统社会中比较贴近时务、了解现实的一个人。他看到了中国所处的变局,更感到了在中西交往之中的艰难。因此在众多士人昧于“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的时候,他用经世思想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随之而来的便是洋式炮舰的制造,翻译西学的译馆设立,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学校的产生,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曾国藩及其“经世致用”思想。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材料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疏中他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提出重农抑商、入栗于官等主张,被文帝接受。晁错接着又给文帝上了一疏,劝文帝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之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吴楚等七国既反,汉景帝接受袁盎献策“今计独斩错”,为平定叛乱,诛杀了晁错。吴楚七国叛乱平息后,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班固曾评价晁错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摘译自班固《汉书·袁盎晁错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晁错的治国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晁错治国思想主张的积极影响。
2020-04-22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凉李禹之曾孙,史书称其“协契圣主,佐命太和,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治家门,功著王室”。他从小诵习儒家经典,加之他出身于帝王世家,耳濡目染,对传统的封建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入魏后,他受到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赏识与信任,从“典禁中之事”的秘书中散屡迁至尚书仆射,“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千万”。太和初制定的刑律还较为粗疏,有不少阙漏之处,孝文帝在迁都洛阳的前夕,再次制定新的律令,“及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高祖虽自下笔,无不访决焉。”“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园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誉之为“一时之秀”。李冲在太和年间的二十余年仕宦生涯中,执枢衡,总朝务,参与制定了北魏政治制度、礼制、官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孝文帝太和改制中的具体谋划者和决策者,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家。

——摘编自施光明《略论北魏政治改革家李冲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冲的主要事迹和活动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冲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9-03-12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謇,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1894年春,进京参加会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从1901-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主要是为大生纱厂服务。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0年前后达到顶峰。作为实业家的张謇,始终未脱离开政治,曾先后任江苏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卖业总长、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图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状元办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謇经营实业的影响。

2018-04-16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