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 题号:60176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文化史上,文艺复兴出现了许多对立事物的综合与平衡。当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其罗等人竭尽全力地发挥文化想象力和理解力,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在技术上运用几何学的空间透视法、解剖学知识、明暗透视法等设计创作的绘画、雕塑,以人体的优美、形式的和谐表达宗教题材的神圣与高贵,描绘出灵魂的神话境界和形象,称颂着罗马天主教思想的威权。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西斯廷教堂,既是教会伟大的纪念碑,也是西方文化毫无争议的至尊权威,罗马天主教会进入荣耀的顶峰。但是,文艺复兴初露端倪的、叛逆的、自我决定的个人主义精神,尤其是理智和精神的独立,使人文主义者对罗马教会宗教权威的腐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立场。宗教改革针对罗马教皇制度和教会等级制度进行了一居功的社会政治的反抗,改革者第一次提出以个人的良心反对确定教会体系的信仰、仪式和组织。宗教改革强调个人自主的革命宣言促进文艺复兴继续发展——因而也成为整个文艺复兴现象内在的、具有反叛性的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实际上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宗教改革只不过是发生在西方心灵和精神中一种更大的文化转型的突出表现形式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文化领域里出现的矛盾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改革主张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内在联系。
17-18高二上·贵州贵阳·期末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西方文明发展中共同的特点。
材料一     “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
材料二     在五四前后,胡适把新文化运动翻成“Renaissance”,我觉得是一种借用,并不是给它一个科学的定义。                                                                              ——陈乐民
新文化运动从时间上前后持续不到十年,这就和延续二三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无法比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解救民族危难的急躁情绪又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巨子们不可避免地带着学者们对其持有的种种指责:浮躁、肤浅、急功近利。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巨人”的水平和层次,影响了运动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得新文化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通过办报创刊,向国人传播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在广大的文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则无声无息,一片沉寂。
——《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比较》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复兴古学”的背景,并指出其与“西洋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10)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否认可把新文化运动翻译成“Renaissance”,请说明理由。
2015-11-10更新 | 2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西方人文精神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这种独立的世俗价值尺度的发展,源于对基督教出现以前的古代世界的重新发现。

材料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天主教会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人的价值认识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联系与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古典”与“创新”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2019-04-23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图1是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图2是《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2020-11-2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