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 美国《独立宣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6066607

阅读下面摘自法国《人权宣言》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者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根据材料,概括《人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

【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74日)

材料二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
2020-11-12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同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变化,而是由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的言论:①在美国,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②对于一切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地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要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独立宣言》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018-02-20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们既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或许多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的一切权利和利益,他就自然享有一种权力,不但可以保有他的所有物——即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其他人的损害和侵犯,而且可以就他认为其他人罪有应得的违法行为加以裁判和处罚,甚至在他认为罪行严重而有此需要时,处以死刑。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只要当那些罪恶尚可容忍时,人类总是宁愿默然忍受,而不愿意废除他们所习惯了的那种政府形式以恢复他们自己的权利。然而,当一个政府恶贯满盈、倒行逆施、一贯地奉行着那一个目标,显然是企图把人民抑压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时,人民就有这种权利,人民就有这种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而为他们未来的安全设立新的保障。

——《独立宣言》


材料三   我多么盼望得知:你已发布了一份独立文告(顺便说一句,在你必须拟定的新法条文中,请别忘记妇女们)……假如新法没有给予妇女特殊关照,我们决意煽动一场反叛,并将拒不服从任何一条不体现我们心声、或未经我们参与的法律。

——艾比吉尔·亚当斯写给丈夫约翰·亚当斯的信


(1)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材料二的主张是如何实践的?又是如何避免出现材料二中所述的局面的?
(2)材料三对材料一、二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
2010-11-22更新 | 9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