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612777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 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        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017-09-16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时期,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17-11-08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宣王时,稷下学宫定期举行常规性的学术聚会,称为期会。学者们在演讲和辩论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诞生了很多巨著,如《管子》86篇、《慎子》12篇、《邹子》49篇、《孟子》7篇、《孙卿子》33篇、《韩非子》55篇、《晏子春秋》8篇等等,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也出于稷下。

——据王志民《稷下学宫: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

材料二   礼义大本复明于世,固周程之功,然近世诸儒亦为有助。旧来儒者谈经不越乎注疏而已,至孙明复、刘原父、及永叔,始自出议论。

——《朱子语类》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文化现象及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儒者“自出议论”的学术目的,举一例说明朱熹是如何传播儒学的。
2022-11-13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