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4 题号:6154470
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文援集体农庄建设措施》的决议。决议一方面重申坚持自愿原则,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主要产粮区要在1930年秋最迟在1931年春,完成全盘集体化;二类产粮区在1931年秋最迟在1932年完成。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行政强制倾向明显
C.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始终坚持自愿原则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斯大林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权经济。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低价格出售。”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B.为了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
2021-08-31更新 | 2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的复原军人回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模范作用,下表为1927-1930年军队农业人才培训统计表,据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苏联红军为农业经济组织的变革做出了贡献
C.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农业发展
D.苏联红军工作重心随着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2021-05-30更新 | 2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图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见证了集体农庄生产的情境。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集体农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机械生产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C.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D.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2021-05-18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