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6165566

材料一:马克思说:“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3页

材料二:马克思说:“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使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177页

材料三: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民日报》2001年2月20日

材料四: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43页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朱镕基《关于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革命家”的作用。

(2)分析材料二和三,说明邓小平的论断与马克思的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观点与袁隆平实践的关系。

(3)分析材料二、三、四,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依据,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轮》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进行现代化问题讨论的国际因素,并对这场讨论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9-13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3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9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10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据《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021-06-13更新 | 69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民国的国典____。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民国国典的名称,颁布于何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在政体的选择和建构中,有了怎样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教材说明目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在18届3中全会决议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2022-11-30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