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07 题号:617292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发动了几次侵华战争?战争中或战后同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每次战争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志士仁人进行了哪些抗争?抗争的结局如何?
(4)每次抗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021-01-05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读下图,在A、B、C、D四个地点中,不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的是
2010-07-07更新 | 1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020-11-18更新 | 3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