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3 题号:6193696
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临时工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这直接说明当时苏州
A.丝织业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形成劳动力市场
D.“机房”规模较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商品经济发达
④江浙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6-12-12更新 | 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同时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雇佣生产,以上现象发生于
A.两宋时期
B.元朝
C.明中叶以后
D.鸦片战争后
2019-06-04更新 | 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用光石碾磨纸张、皮革、布帛等物,使之紧密光亮)。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颁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材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举步维艰
B.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
C.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D.雇佣劳动力集中生产
2018-12-13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