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7 题号:6218226
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多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学生创办“新潮社”主张思想革命,主要内容就是革除“中国人的思想中的三种毒素”,“变奴性的思想为独立的思想”,“变专制的思想为平民的思想”,“变昏乱的思想为逻辑的思想”。正是这一改造国民性思潮激发的民族主义,在日本提出继承德国在山东侵略权益的刺激下,成了支配激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机。在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一年,就将学生数增加到1695人,1918年,又增加到2001人,1919年春季学期就招收了2413人。

——摘编自彭平一《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中说:“以纪念“五四”为契机,毛泽东深刻地思考了自“五四”以来20年的革命发展道路,特别是总结了两次国内战争的经验,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充分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观察……“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并简述你对“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理解。
2021-03-03更新 | 1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7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2017年7月1日敲响”17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图片二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016-11-18更新 | 6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2020-03-30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