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62419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域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限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发展中的城•城市•城市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快速发展,除都城长安和洛阳外,还“令天下县邑城”,城墙范围基本就是城市范围。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宫室、官衙处于中心或制高点,太学或地方学校也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有比较固定的居民区和市场,以及为统治者服务的手工作坊。
罗马帝国的城市广泛分布于各行省的中心,平原地区的城市呈方形,山区的城市因地形而建,城市外围建有城墙和防御堡垒。首都罗马和其他城市中有弯曲的道路、排水和引水管道,行政官署、神庙、剧院或露天剧场、公共浴场也是城市的必备,一些城市还有图书馆。民宅则分布在这些建筑的周围。城内既有在特定区域的大型集市,也有位于民居中的小店铺。
材料二 18世纪上半期,英国下院共有议员558名,选民总数约40万。其中,市镇选区的议员40人,代表选民10.1万,其他议员的身份为地主或乡绅。市镇选区的选举规则各异,有的规定持有特定的财产,有的规定只有市长、市政官等人才拥有选举权。1832年,新执政的辉格党借助选民的不满,通过了新的选举法。法案取消或缩减了人口较少市镇的议员名额,并把名额转给43个新市镇,新市镇中有28个是诸如曼彻斯特这样的棉、毛纺织等生产中心,使得这些市镇的议员达到65人;法案还规定所有市镇的选举资格是租有或拥有一处价值10英镑住处的成年男子。这次改革使选民从71.7万增加到220万。
材料三 19世纪中晚期,中国开始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1949年,城市化率仅为10.6%。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发展状况例举表
城市
状况
上海、天津、汉口、太原
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
石家庄、郑州、衡阳
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
抚顺、唐山、大冶
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
北京(平)、西安、洛阳
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市镇在议会选举中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为主题,解读上述历史现象。
2016-12-13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1)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3)结合所学知识,证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的观点。
2019-08-06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坊市制的崩溃,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开始设置厢,即按地段、街道实行管理。市场沿街道布设,主要繁华街道有州桥南街、东西街,东华门处“市井最盛”,城东、城西、城北都有许多著名的酒楼、商店、药店、旅店,形成许多专业市场。由商业街代替商业区的市,虽不是始于北宋开封,但在中国都城史上开封确已转变为开放式的城市,证明作为都城的城市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新的城市风貌。

——摘编自马正林《中国城市地理》

材料二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

1800年1850年1875年1900年
5.1%6.3%8.8%13.3%

——根据杨宏山编著《城市管理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开封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近代城市化发展的概况并分析原因。

2017-10-09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