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626597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和唐朝的商业活动相比较有何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商帮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之际,我国手工业与商业发展呈现诸多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以下是史籍记载的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一些情况:徽商又被人称为“儒商”。他们普遍受过儒学教育的熏陶,既重利又重义,以“买卖不成仁义在”、“宁奉法而折利,不饰智而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作为经商活动的信条。徽商“出吴会(苏州),尽松江,走维杨,抵幽燕,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信厚”。徽商除从事商业贩卖外,还在江南苏杭等地投资兴办丝织、制茶、采矿等产业。清代徽商兴办的丝织工场织工达数百人之多。徽商获利最大的是盐业。徽商通过结交官府权贵在南方许多地区获得食盐的专卖权,依靠垄断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

2017-12-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カ,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カ,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飧(吃饭)计。大户ー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饿肚子),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明朝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举措,并指出其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体现出明朝手工业出现了哪种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因素。
2022-03-09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二: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南海一号”是宋代我国向外运送手工业品的船只,船上大量手工业产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4-07-22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