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与《海国图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6270343

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物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第三第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5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2022-08-15更新 | 2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授课素材简表

项目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背景图片
(只填写杂志名)
历史人物康有为陈独秀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科学

材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请回答:

(1)根据提示,将材料一中①②③所对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2)概括材料二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指出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主要意图。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2018-01-08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材料三   “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1925年3月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材料一中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应是哪一派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先生晚年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材料五宣扬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5)通过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019-11-1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