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6372650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于1924108日开设“双十特刊”,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文章深刻分析了辛亥革命产生及失败的原因,着重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19271010日,中共发表了《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他过去的革命历史,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的反动本质。此后一段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与失语状态。193710月,中共《战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 摘编自周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材料二 中共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既有重申和重演的特征,更是从现实出发,赋予纪念活动的时代内涵。胡锦涛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 摘编自刘建庄《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纪念辛亥革命所持态度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所持态度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申和重演”的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有哪些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被赋予了怎样新的时代内涵?
2021-11-18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左权(1905—1942年),湖南省醴陵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1931年调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长征期间他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西安事变爆发后,作为军事专家赴西安共商保卫。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等组织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给日军以沉痛打击。从1939年至1941年,左权进行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探索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术原则,被中央评价为“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造人之一”。1942年5月25日,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

——据夏明星、赵国强《左权开展抗日军事统一战线纪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权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权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09-20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抗战胜利以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1)材料一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促使“兄弟同心”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019-03-22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