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6395739

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材料二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商业广告]

材料一   “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音,其吟哦俱不同”

“浴处挂壶于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叠成楼阁之状”

(《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医药铺外竖牌)“治酒所伤良方集香丸”“五劳七伤回春丸”

“亏便亏我也!谓价廉不称耳。……人莫不笑之,而买者增多”

“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摘编自唐成飞《宋代商业广告色议》

材料二   伴随着商帮的兴起,明清时期的广告突破了宋元以来的地域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展,开始转向大众传播。商业字号开始出现,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商人使得以广告为代表的商业经营更具特色,并注重自身广告的真实性。以晋商会馆广告为例,不仅凸显了晋商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保证会馆关公像及行业道德碑刻也成为晋商文化及品牌信誉传播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范妍妍《明清至近代晋商广告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广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清时期的商业广告。
2022-12-03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际间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地区主要贸易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梳理白银、玉米流向中国的路径,并用文字对路径进行描述。

材料二 综合各种资料基础上对中国人口的估计是:

1500年为1.25亿(保守估计为1亿)

1750年为2.7亿(保守估计为2.07亿)

1800年为3.45亿(保守估计为3.15亿)

在17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达到100万人口,北京超过60万人口。到1800年,广州与邻近的佛山加起来,有150万人口。

——弗兰克《白银资本》


(2)材料二中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及材料一,分析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1830年,第一条现代化的铁路——曼彻斯特至利物浦铁路开通了。最初用来运输煤炭,但它最终用来运输人。在第一年就运送了超过400000名客人,赚得的收益是货运的两倍。铁路的投资者只支付了9.5%的修建费,而政府以债券的形式支付了3.5%。截止到1835年,议会已经通过了54项法案,批准修建了超过750英里的铁路。在铁路修建的高峰时期,轧钢厂多达1/4的产品用于修建国内铁路,此外还需要大量的枕木、旁轨,这些生产部门成为了雇佣工人最多的行业。1851年,超过600万人乘火车来到伦敦,游览了水晶宫博览会,这相当于英格兰和威尔士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铁路将人们汇聚在一起,帮助人们形成了一种国家认同的观念。

——摘编自马克·凯什岚斯基《西方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英国铁路发展的意义。
2019-08-02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2013-09-09更新 | 4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