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6501406

材料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称:“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到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境复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之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十余年一大变局也。”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冲击的一次伟大回应,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这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曾参与多个条约的签订,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985年《天津条约》和《中法新约》、1895年《马关条约》、1896年《胶澳租借条约》和《中俄密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901年《辛丑条约》等,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摘编自于灵《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外主张之得失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敬李鸿章之才’,‘悲李鸿章之遇’”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对外“开放”

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李鸿章189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

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乾隆皇帝所言反映了清朝当时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一般概括为:                
(2)曾国藩不仅这么说,还与他的同僚们这么做了。他们在“自强”的旗帜下创办了一系列①        工业,在“                ”的旗帜下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历史上称他们为③        派。从曾国藩的“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见他们的目标是                
(3)与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开放”相比,邓小平所说的开放有着诸多不同,请完成下表。


(4)请从近代化的视角,简要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开放”。
2019-02-26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酉政变后,慈禧和奕䜣掌权,清廷的国家战略由守成不变到逐渐转变……这个转变给了曾国藩一根阿基米德“杠杆”。他用这根“杠杆”撬动了沉重的大清王朝的历史年轮,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后急流勇退,迅速裁撤湘军,但湘军集团声名鹊起,其发展势不可挡;以封疆大吏的身份,上呈奏折,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先“师夷智”,购“制器之器”,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与李鸿章办起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走上了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道路,成为自强运动的领路人和开拓者。以他为精神领袖的湘军督抚们把洋务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中国的工业化由此起步。洋务派聚拢、培养洋务人才,奏请派遣留学生,培养外交人才,闭关多年的中国走向了对外开放。

--摘编自郑佳明《晚清大战略中的曾国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酉政变后清廷国家战略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曾国藩的历史贡献。
2020-04-18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2018-11-12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