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662673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生产和生活;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加强了世界联系。

材料三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3)据材料三,概括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

材料四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南宋时已不可遏制,“衣服之章,上下混淆”。……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摘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2)材料二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

材料三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主要社会原因?

材料四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回答问录》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民国范儿”的认识。

2018-10-19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
2016-12-12更新 | 4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开埠以来,西方文明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材料三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

——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2017-05-02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