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662931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连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时期的郭刘之辩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向各方征集兴办洋务“求强”的意见、方法与谋略。时任地方官员的郭嵩焘积极响应,把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同时把奏折给同僚刘锡鸿看,请他评论。刘锡鸿也把此事记录了下来。

嵩焘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策,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洋人)以保护商贾为心,故能资商贾之力以养兵……(西方各国的轮船、铁路等,主要是商人制造,经济实力在商人而不在国主,政策起着调控作用)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折

洋人之商贾与闻政,官商相保卫,资商力以养兵,非其法较中国为善也,情形迥不侔也。……中国天下为家,已更数千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士农工商品流各派。涣汗(帝王的圣旨﹑号令)颁而八方罔不承听,矧(况且)其在逐末之人何得妄参国是……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也。……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可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刘锡鸿《论时事书偶笔》

(1)根据以上材料,概况两人观点差异的主要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从郭刘之辩中如何认识史料的历史价值?
2022-10-14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内容上看,洋务军用工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王业有本质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但“购买外 洋船炮”以“助剿济远”只能“得纾一时之忧”。中国欲富强,必须“师夷智以造炮 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他领衔奏请,促使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洋深造,并 鼓励中国科学家借鉴外国技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发展近代工业。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所用工人“是从帝国不同的地方招来的”,按需招 用、按劳付酬。船政局在1879年前所造之船“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 实行“协造”制度:实行部分的成本核算,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单位拨付,如所付协银不足生产成本则不予协造。继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所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 来招商运营,借此“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而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 造总局之始,就已经认识到洋机器“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数十年 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福建船政局为例,简析新式军工企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工业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洋务派创办新式军工企业的历史意义。
2020-02-17更新 | 1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 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材料三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请回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在“求富”的旗号下,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2)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能不能真正实现?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0-06-27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