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665440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材料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其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道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梅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白银大量外流,为解决财政危机,王茂荫主张“定数”发行“纸钞”以“辅银”,允许民众持商号银票兑换现银。但其主张被诬“利商而不立国”而遭咸丰帝“严行申饬”。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通过了购买白银法案,引发国际银价暴涨,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孔祥熙主张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后来法币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王、孔二人解决“白银外流”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7-06-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   早在战事(引者按: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

——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大胆的计划”及“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在二战后初期分别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制定这一“大胆的计划”?并分析英国为什么支持美国的计划?

材料四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观察者网(上海)》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可行性。
2019-05-20更新 | 1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时期概况
战国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
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西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唐朝唐初改革币制,高祖下令“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出现‘交子”、“会子”。
明朝主币是纸币宝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清朝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光绪年间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最早的机制银元为“光绪元宝”俗称“龙洋”,机制铜元又称“铜板”

(l)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l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依据材料简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3)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

2017-06-04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