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重农抑商” >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66887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抑商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工商政策,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基础是乡村农民以及他们的农业生产。商业对乡村农民形成有力冲去:一方面有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着农民;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土地,兼并着农人;更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丰厚的利润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这样就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摘自王俊《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二: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摘自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不可否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1929—1933年的"大萧条”阴影里走出来,从绝望中看到些许希望。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的稳定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搞自林子勤《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姑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和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2019-04-09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办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2018-01-24更新 | 2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往往作出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古已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干预市场的直接目的,并指出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政策。试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和文学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西方的不同。
2021-01-2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