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6950653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的兴趣之上。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我国的《大学》《中庸》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的观玩真理的生活。《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差别还不够明显么?

一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材料二

怪不得维特福格尔说:“在现在的日益走向解体过程中的中国,上层阶级和最高官厅也

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并加以奖励。但他们所怀抱的意义和西洋完全不同,这是千真万确的

事,谁也不能否认。”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载:“谓同治六年,曾文正公方初定捻军回到上海,去就南京两江总督任,极注意于其亲自手创之江南制造厂,文正见之,大为欢喜。”容闳因劝其设立兵工学校,以期中国将来不必需用外国机器及外国工程师,大为文正所赞许。

——摘编自维特福格尔《东方专制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与近代中西科技与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二者对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

2018-01-26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新儒学的产生,渊源于唐代的韩愈,他在创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力排佛、道,提倡儒学,提出“儒学道统说”,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引导对儒学经典义理的探求。并和弟子李翱先后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韩愈创导的新儒学,经过唐末、五代、宋初的沉寂以后,到北宋中叶的仁宗初年,新儒学又重新开始在宋代文化学术舞台上兴起。活跃在宋真宗和仁宗初年的晁迥,“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吸收佛、道二家学说,成为后来新儒学“宋学”的学术取向。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到西方的挑战,也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西方的冲击一方面激活了儒学中的文化因素,使之与时代的变动相结合,形成主动追随时代进步的学术风尚。晚清儒学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不断接纳西学,并受到西学的改造,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儒学与西学在中国学术文化的地位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历史轨迹,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完成了自身的近代化。

——摘编自孟富国《浅析晚清儒学的近代化及其动因》

材料三   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学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摘编自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四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援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新儒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儒学与宋代新儒学的共通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二者关系的实质,并简要评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并说明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的不同。
2019-11-07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西洋文化
明末清初儒家教义与组织基督教义与组织
咸丰同治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
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清末维新时代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代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
与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20世纪20、30年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农业文明工商业文明
文学哲学的文化科学的文化
融合自然征服自然
重人与人的关系重人与物的关系
道义主义功利主义

——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两个时期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7-07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