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6987463

【加试题】历史研究者赋予历史以“意义”,意义通过解释而呈现,历史离不开解释。阅读明清史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对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近代以来学人各有解释。①外缘方面:章太炎等认为清初读书人痛定思痛,深恨清谈心性误国,加上明清的高压政策,终于走上实学的路子。侯外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清代思想的经济背景。②内在理路:余英时认为朱熹与陆九渊之异是儒学内部智识主义(积极追求智慧和知识)与反智识主义冲突的表现,王阳明则把反智识主义推向极致。正是这种冲突使人们不得不到经典中寻找根据,考证学的兴起恰是儒学反智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时向智识主义转变的表示。

余英时指出,我的“内在理路”的新解释,并不能代替外缘论,而是一种补充和修正。只讲外缘忽略“内在理路”,则学术思想史终无法讲到家、讲得细致。我的新解释也不是全面性的,是乘旧说的间隙而起。

—摘自王学典《史学引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种解释,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材料,以顾炎武和黄宗羲为例予以阐释。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有关主张予以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综上,谈谈你对历史解释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黄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カ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8-09-29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有哪些?
(3)          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2019-07-17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制度的改变总是从补充性变革到替代性变革,再到框架性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制度从来就不是静止的组织和框架,从来没有动不得的“祖宗之法”,虽然保持稳定是中国古代制度的规定,但变化确是一直在进行之中。纵观两千年的官僚帝制,制度的改变总是从补充性变革到替代性变革,再到框架性改变。人们总是在制度上打一块补丁,然后再慢慢地让补丁下面原来的机构失效,最后才取而代之。在中国,制度的惯性总是在发挥着作用,稳定是人们最为看重的政治目标,因此总是力图避免因结构的动荡而导致整体的动荡。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行省与中央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关系的本质。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9-12-05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