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李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69883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明清之交,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探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成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许倬云《万古江河》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李贽(1527—1602年),出生于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①。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②。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表现在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方面,他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③。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④。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⑤。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⑥。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⑦”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⑧。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
(2)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你认为李贽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017-10-18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将他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自杀身亡。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禁止不动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的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原因。
2020-10-14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三   彼(郑子玄,此人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为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所采取的对策。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019-11-1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