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5 题号:6992222

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导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迸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周边外交是现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

材料二   1992年之后,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材料三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析1953年我国外交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指出50年代为了融入世界外交体系做出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概括1992年之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有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时代周边外交有哪些战略目标。
2019-12-11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解题必备】建国初期的外交
1.三大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影响

“另起炉灶”

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3)1955年参加了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特点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一边倒”外交

“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019-07-03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国际关系,风云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议。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1956年7月18日——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等国家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家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摘编自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
2020-01-22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