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 戏曲艺术、乐舞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7039433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老师曾经说过:“京剧艺术是我们自己的国粹,我们应加以保护和弘扬。如果有一天京剧在中国的土地上灭绝了,那就意味着在整个地球上消失了。”

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品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请结合材料驳斥这种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戏曲之代表表演区观众区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优伶
贵族厅堂、殿庭、院落

殿庭、坐席、帐篷
优伶大都为奴隶
汉魏时期百戏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时期歌舞歌台、舞台、乐棚神庙广场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时期杂剧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神庙广场、瓦舍勾栏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明清时期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增加伴奏区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前台加宽,后台加大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2021-03-04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代文化名人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末年,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已经夕阳西下。荀子的出现是一个标志。不仅荀子本人的学说横扫百家而又兼赅百家,反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发展趋势;荀子提出的“以圣王之制为法”、“学至于圣而止矣”的思想,也应该说直接地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前驱先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发展文化学术的作用是两重性的。儒是一种学说,一种思想。从这方面说,汉武帝尊儒是以儒家的思想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有钳制学术思想的作用。

——摘编自金春峰《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魏良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在张野塘等人的大力协助下,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革,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一方面吸收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纳北曲的特点,从而造成了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到了隆庆末年,昆腔从清唱形式走上更为广阔的戏剧舞台。

——于海广《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根据材料一,从荀子学说的角度,指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夕阳西下”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尊儒”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魏良辅在造就“水磨调”过程中对北曲优点的吸纳之处,指出隆庆末年对昆曲“从清唱形式走上更为广阔的戏剧舞台”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2021-11-07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戏曲领域。古典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及由其形成的“重实际,黜玄想”的“史官文化”,导致了古典戏曲与历史紧密相连,使历史故事成为戏曲重要题材来源,其内容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戏曲以程式之美。程式化是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程式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是衡量戏曲艺术家的水平的重要尺度;儒家文化“中庸平和、道德至上、重名教纲常”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要求每个人都严守本分,按照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行动。因此,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戏曲的众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世英主编《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等

材料二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的神话,塑造了一个为人类幸福而敢于反抗天神宙斯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受苦受难的坚韧不屈精神;《狄浦斯王》描写的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尽管这部戏的主人翁没能摆脱命运的安排,但它讴歌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渗透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希腊戏剧文化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戏曲文化的不同。
2022-08-16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