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708397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这几个月事情很明显,即这些肉眼可见的破坏可能远远小于欧洲经济整个系统的裂痕。过去的10年情况是极端异常的。狂热的备战和更狂热的战争力量的维持使得国家经济所有方面断裂。机器失修或者完全过时。在军事独裁和毁灭性的纳粹统治下,实际上每一个可能的企业都卷进了德国的战争机器。因为资金的缺乏、民族主义的榨取或者单纯的破坏,长期的商业联系、私人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船务公司消失了。在很多国家,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已经严重动摇。战争中欧洲商业结构已经完全坍塌。……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努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下文摘自美国“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非洲、近东、远东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中南美洲某些地区,千百万人赤贫如洗,缺少就业机会,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援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外界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时候若无其它国家的初步援助,这些地区的人民便无法着手这项伟大的事业。

材料三   所有这些地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它们必须为人民的民主抱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它们就无从满足当今世界对这些地区人民所激起的种种希望。倘若它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

——1949年6月24日杜鲁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马歇尔发表演讲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材料一中所说问题,马歇尔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据材料二,“第四点计划”提出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3)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你的看法如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亚洲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其一,如果共产党控制了东南亚,那么,中近东和澳大利亚则将被攻陷;还将“危及欧洲的稳定和安全”;日本因此也可能“同共产主义妥协”。其二,美国在亚洲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美国应“防止东南亚国家落入共产主义轨道”。其三,美国应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发展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实力,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自立和政治稳定;不与中共建立任何政治经济关系。

——据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材料二   19698月,尼克松在关岛阐述了他的亚洲新政策,后来发展为尼克松主义。基辛格对此作了如下表述: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美国将主要以提供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以帮助这些受到威胁的国家自救。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

——据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材料三   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NSC—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于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一时期亚洲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
2021-04-13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194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定禁止将战略物资及与战略物资有关的技术资料输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比苏联更落后,但周边国家与中国力量差距大,倘若没有美国的抵制,“中国就能征服整个东南亚”。他们坚持“中国差别”原则,对中国的贸易管制要严于苏联。

197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定:将“技术及对该种技术转移有重大作用的物资”的管制作为“特殊重点”。1991年,巴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对尖端材料   计算机、电子通信、航空航天技术等九大领域的物品和技术实行禁运。到苏联解体之前,在二十种重要军事技术领域中,美国在十五个领域领先,苏联只在两个领域保持领先。

——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政府对中国坚持“差别待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遏制重点的转变及其影响。
2020-04-20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北风与太阳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撼动与挑战

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报酬。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3)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做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

(1)(1)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结合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3)据(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为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所作出的努力。

2018-02-16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