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71654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古代中国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其中的主要矛盾。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内阁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互不统属。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摘自《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故宫故事:指点江山(2)》

材料二   (英国)责任内阁制行使国家行政大权,以议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而且不同于总统制的制衡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使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效仿。

——摘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影响。
2021-01-10更新 | 1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

图4

材料三

图5

图6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制度名称。图2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图1与图2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图3所示制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图4是什么制度,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图5中的“内阁”是由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设立的?图6的出现标志着什么?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7-10-20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明成祖朱棣事迹简表

1360出生于当时称为应天府的南京,为朱元璋第四子
1380以燕王身份坐镇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军事活动
1402经三年的靖难之役”,是年率军攻进南京,夺取皇位。大肆搜捕、镇压拒绝效忠的官员和士子。次年正式登基,改北平为北京
1406下诏筹建北京宫殿,以作迁都的准备
1410以北京为基地第一次亲征蒙古
1414第二次亲征蒙古
1421改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1424死于第五次亲征蒙古的会师途中

——据《明史·本纪》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列举明朝前期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
2021-01-09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