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71914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产生的相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差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2-06-02更新 | 1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历史事实。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正席卷整个世界,而中国对此却茫然无知而完全置身局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解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7-11-17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是怎样进行交流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6世纪中叶以后中西文明“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材料二



(2)康有为认为,欧洲的成功在于“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在“新政”、“新学”和“新器”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表明了近代西欧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三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3)对于材料二中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材料四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侯官严氏丛刊》


(4)材料三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材料五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5)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2020-02-1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