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0 题号:7204930

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 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

《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式王之大烈。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四   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天文学为例,古代中国官方天文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制订历法和观测天象。在古代,历法是人民生存的指南,农田的耕种、收播要依照历法行事。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基都以颁布他的新历法作为其合理性的标志,如刘歆的“三统历”就是为王荠篡权而制定的;及崇拜祯改历等。观测天象主要用于为皇帝预测吉凶,以求奉天承运,行战争,平天下。这也就是古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天文学家,总体人数比其它学科都多,而且天文学研究一持续进行;却没有产生出天文学体系的缘故。

一摘编自张建芳《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材料二在欧洲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宇宙结构理论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說”。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它符合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得到教会的支持,成为不容怀疑的理论。16世纪,哥白尼在研究托勒密学说的基础上,通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特别是对行星的观测,运用几何学,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天体几何结构。哥白尼用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行星的运转情况,这些新的发现集中体现在他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理论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取得了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白尼的理论不仅铺平了西方迈向近代天文学的路,而且开辟了整个人类自然科学的新时代。

——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不同发展前途的原因

2018-02-13更新 | 1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儒家学者对“君”的态度并非一层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止,作辞职解)。

——《论语·八佾》

(齐宣)王曰:卿(有)不同乎?(孟子)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万章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对儒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存在过失的君主,孔子、孟子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董仲舒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不同于孔、孟,结合所学指出源于怎样的政治形势?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是如何看待君主的?从经济角度看,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在300字左右)
2019-11-01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
2016-11-27更新 | 6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