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736247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

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不同。
(2)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例加以说明。
(3)材料四所说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体制发展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三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1-03-10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浸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目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カ物カ,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域拓晨、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三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四 中央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请说明西周的地方制度在实行后期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2019-03-12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载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说明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两大趋势?
2019-10-12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