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752461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风,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能够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瑜巩固东吴政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1020—1078年),北宋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及其弟子多是关中人,故名“关学”)。张载关学是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他提出“气化万物”的本体论,认为气为万物之源,其所产生的天、地、人合为一体,所以“天人合一”。他主张“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而每个人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变化气质之性,去恶为善,恢复天地之性,便可以成为圣贤君子。在《西铭》篇中,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关学一派,境界高远,张载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集中体现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

——摘编自刘学智《张载关学的历史地位、精神气象和当代价值》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关于人性的主张并分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载关学对于儒学发展的作用。

2019-07-07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任封覆大支的时间内,直接指挥中法战争,反对撤兵议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规”的正确主张;辛丑事变中,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造径解决争端。实业方面,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提出“图自级,脚外待,战利权,存中学”的主张,另外一件是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螺丝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就近代工业化企业,把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他力主广开新学、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等,构建了一个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域向州县的现代教育体系。纵观张之润的一生,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态记张之洞。”

——摘编自范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发展民族实业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历史功绩。
2019-03-25更新 | 3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宣言”,内容包括:公开外交、反对密约、民族自决、设立国联,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等主张。威尔逊特别声明:吾美国国民必使上述之宗旨及方法,得实行后方休,虽牺牲生命,抛弃其一切所有以为此主义之保障而不辞。威尔逊的发言在中国各阶层人士中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中,充满激情地写道:“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材料二   1919年2月2日,《每周评论》称威尔逊的主张是“多半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永东《巴黎和会前后中国人对威尔逊认识的转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的中国人为何把威尔逊看成是一个“大好人”?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宣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从“大好人”到“威大炮”,威尔逊为何在国人心目中形象大跌?
2020-08-01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