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755063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论佛骨表》

经学的转变、理性主义的兴起、儒家济世的政治情结、道统论的兴起以及儒家心性论的变化等,构成了儒学在唐代的兴起,这些变化对于宋代新儒学的出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唐代儒家最后无力实现自身理论的创新与理论转型。

——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材料二   今天下之患,莫大乎贫。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者乃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

专制统治者对某些经济部门商品贸易的垄断。顾炎武以食盐贸易为例,指出由国家垄断食盐贸易的主要弊端在于,它只有利于盐吏们大量侵吞国税,又阻碍了食盐的自由流通,造成了民生的困乏。

——许苏民《论顾炎武经济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


(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愈反对佛教的理由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认为天下贫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儒家学者的精神追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5年1月《人民论坛》提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当代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文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聆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贵虚,陈骄贵齐,阳生贵己,孙殡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承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彼当;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张君劝《明日之中国文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思想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倡导“和”?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有哪些不同?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四,指出李赞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五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
2021-08-24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2020-11-11更新 | 2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2017-10-3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