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4 题号:767168
1919年11月16日,在福州的日本侨民数十人持械寻衅,与福州市民发生流血冲突,死伤8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史称“闽案”,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的学生集会声援“闽案”,指出:“国人欲图自救救国,除人人尽力不用日货外,别无他法”。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沿途极力劝说商人抵制日货。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抵制日货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一种形式B.“闽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延续
C.“闽案”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相同D.“闽案”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五四运动前夕,《申报》对马克思主义的报道多以反映各方思想和动向为主;到五四运动期间,《申报》则多次发文报道、声援学生运动,随后又以广告的形式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刊物。这说明《申报》(     
A.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B.有效拓展了国人的国际视野
C.具有一定进步和正义的立场D.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
2023-02-10更新 | 2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21年2月蔡和森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论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该观点(     
A.体现了先进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B.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程
C.体现了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D.促进了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2024-01-31更新 | 20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反应并不热烈。1920年则不同,在工人群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应,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同时全国许多报刊报道了各地庆祝“五一”的情况。这个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工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人阶级壮大扩大了社会影响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D.马克思主义受到社会普遍认同
2023-01-25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