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787567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施里芬曾作为下级军官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对当时指挥作战的总参谋长毛奇等人运用的集中优势兵力、实行速决战的战略战术原则有深切的理解。数年之后,他在回忆中还说:“能参加普鲁士军队经历这一伟大的战役,赢得辉煌的胜利,目睹无与伦比的欢呼场面,我感到是多么幸福啊!”

1891年,施里芬担任了德军总参谋长,他遵从德皇威廉二世的旨意,致力于德军的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为德国将要进行的战争作了战略和战术准备,到1905年最终形成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国,采用歼灭战,闪电战的战略,先发制人,一举彻底打败法国,然后挥戈东向,对付俄国,迫其缔结和约。施里芬的战略思想除了源于毛奇的战略原则外,还受德国著名军事战略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影响。克氏曾断言“法兰西王朝的心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这成为德军选择战略方向的依据。

施里芬的战略学说是以单纯军事观点为基础的。他无视经济实力对速决战的影响,也不顾其他国家对德国的公愤,认为“谁抓紧时机首先占领布鲁塞尔,并征收几十亿战争税,谁就有优先权”。这样做,德国必然首先撕毁国际法,破坏比利时等国的中立,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加之,战争开始后法国的坚决抵抗与俄国迅速完成战争动员,这些都加速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与失败。

——摘编自(德)史蒂文奥茨门特《德国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里芬计划出笼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里芬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你如何看待施里芬计划破产这一史实?。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英布战争,1899﹣1902年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钻石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1809年秋,英国军队开始在德兰士与奥兰治边境集结,布尔人10月11日对英宣战,布尔民兵由此向南部非洲英军主动发起攻击,为征服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布尔人,英国先后投入四十多万人,战争持续了三年多,共阵亡两万两千余人。最终英国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与布尔人签订和约,战争结束。战争促使了南非联邦的形成,南非的种族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战争也推动了日不落帝国在海外扩张的终结,从此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收缩,将本身的战略重点转回欧洲,集中营、迷彩服、游击战术、“全民战争”等现象与理论都在此次战争中出现,战争理论家甚至认为“英布战争”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英布战争一最后一场绅士间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布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布战争爆发的影响。
2019-04-28更新 | 1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德国舆论出现“德国人已经看够别人分食那个甜包子”的口号。而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德国首先制定“三B计划”铁路方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在非洲,德英发生冲突。德国想沿赤道两旁向外扩张,从西南非和东非斜断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英国则想从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纵贯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并且计划修建铁路,把英属的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这就是英国的所谓“三C计划”。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而海军军备竞赛本身,也让英德两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最终让双方开始在全方位上进行对抗。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简析19世纪末英德矛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英德矛盾的表现及其发展的影响。
2021-04-08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