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国民经济恢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1 题号:797139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至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到1953年春,除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下图为“农民申请加入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在淮西平原一个叫小岗的村子里,18位农民秘密地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摁下红手印。这份契约寥寥数语,生死攸关,不仅关乎个人,甚至关乎一个时代——“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18个鲜红的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发了这片沉睡大地上震撼世界的一场惊天巨变,而且长达四十年,至今未曾停歇。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以上三个时期生产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2)材料三18户村民的举动一直影响至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它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
2020-05-01更新 | 2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生产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进行过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背景如何?结果怎样?(12分)
(2)从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2016-11-18更新 | 8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