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三大改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0 题号:9548240
农村中贴春联是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农村历史变迁相联系。

材料一   下列是新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张贴的春联。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


(1)任选两个材料,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及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对联编号: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
对联编号_____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___。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畜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以“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为主题的对联减少了,许多农户都爱贴上古代商家的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2)请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
9-10高三上·北京东城·期末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的《中因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道,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8-09-15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发展大事件

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厂,并获得较大发展。

1921年,合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荣宗敬为总经理。

1931年,该公司扩展为9家厂。

1933年,申新上海各厂存纱达7万件,产品大量积压。

1936年,申新转亏为盈。

1938年起,日军用"委托经营"方式对上海沦陷区申新各厂实行"军管理"。唯有二厂、九厂在公共租界内,不仅得以继续经营,而且因需求扩大,获得很大发展。

1946年底,上海申新各厂账面盈利达152.05万元。解放前期,上海各厂已濒临瘫痪。

1951年,成立上海申新纺织厂管理委员会。

195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据此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申新纺织厂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上海申新棉纺织印染厂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的历史意义。
2021-01-18更新 | 1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史料二

(1)史料一中的“初步成果”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2)史料二中图一中的“社”指什么?图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史料,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功探索有哪些。

2018-01-06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