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开创外交新局面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 中美关系正常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3 题号:8006120
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主要是美国。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合法代表席位的恢复;在中国周围的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派遣间谍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直接参与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和轰炸。同时,美国和蒋介石还于195013日专门订立一项协议:美国供给蒋介石集团16艘军舰、5个师的武器装备、雷达及飞机修理设备,并继续拨付援蒋的剩余款项。但杜鲁门于15日又发表一个声明,声称此时美国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想利用其武力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卷入中国的内争。对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警惕,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根据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构想,尼克松政府首先急于在保全美国面子的情况下从越南脱身,1973319日,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其次,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以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再次,对苏推行“缓和”外交。在保持同苏联激烈争夺的同时,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对话”,试图用军控协议限制苏联扩充军备,用满足苏联某些要求的经济协议,换取苏联克制扩张行动。最后,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20世纪50年代敌视新中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12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注:《解放日报》原是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封面照片是毛泽东头像,《时代》称呼毛泽东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封面上毛泽东头像后面是一群红色的蝗虫。同期的《时代》封面文章写道:“四年前,毛泽东还蹲在中国西北延安的荒野窑洞里。上周,他住在北京的宫殿里……他的军队给地球上最强大国家其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打击。……面对他带来的打击和世界革命的前景、即将到来的瓦解,华盛顿变得瘫软。”
【注:《时代》是美国的一份著名新闻周刊,其观点代表影响着西方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及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各有何重要影响?
2016-11-18更新 | 7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021-05-23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