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 题号:80990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改官制的同时,又下诏命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宜依令十科举人”。所谓“十科”,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擢升。”这都是要求地方贡举,称乡贡。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进士科自唐高宗以后,越来越受应试者的垂青。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应试人多,考中极少,因而当时将进士登科比作“登龙门”。

——摘编自《新唐书选举制上》

材料三   康熙七年,清廷正式恢复科举取士制度,以八股时文考试科举士人,成为有清一代定制。康熙十七年一月,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特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均在翰林院供职。由于这50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因而标志着汉族知识界已跪拜在清统治者的脚下了。

——《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时期“乡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清代科举和唐代科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清代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对科举制变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钢》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的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2021-12-07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由于它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
(2)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3)我们应如何评价科举制?
2019-12-21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多种多样,可谓五花八门。汉武帝时设博学鸿词科,用考试的方式选用人才,开辟了选官考试的先河;至东汉末年,朝政混乱,考试制度名存实亡;三国时期,曹、孙、刘三家唯才是举,选人方式众多却无考试这一种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大部分只有世家贵族才能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摘编自林日举《浅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不仅科目繁多,过程也趋于合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文人士大夫彻底被皇权所压迫,成为真正的奴才。统治者对以往尊重士大夫的传统完全抛弃和藐视。士大夫过去那种“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成了为自己挣名声的“彰君之恶”,这种环境下的科举制度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清后,中国社会日益暮气沉沉,究其根源就在于科举制度的僵化、死板。

——摘编自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原因并说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当今人才选拔的认识。
2020-12-17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